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跨界界闲人”杨葵随笔新作《不经意》出版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41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0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经意》    杨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是文人,是士人,是生活家 在日常中,捕捉不经意的动人时刻 于琐碎中,缝补被切割的完整生活

  生活家杨葵最新文集,更自由,更跨界:杨葵不写专栏后,写作变得更加自由,每一篇文章都是“我手写我心”之作。读书、品茶、写字、弹琴,跨出“界”,跨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不经意间的动人时刻。

  由书、画及人,打通艺术与历史的界限:阅读欧阳修、柳宗元、武则天,尝试探探一千多年前一个人的用心;观赏吴大羽、蒋兆和、朱新建、老树,超越尘世间阴阳诡谲、名利善恶……与古今心灵平等对话,于不经意间,著成此书。

  当过日子遇见二十四节气:立春抄经,清明扫墓,立夏观雨,芒种饮茶,处暑听琴,白露学琴,寒露听风,大雪读《徒然草》……过日子,流水一样,一泻千里,于不经意间,将生活过成艺术。

  过日子就是这样吧,有一搭没一搭的,看似有条有理,仔细看又漏洞百出,可是再仔细瞧瞧,锅碗瓢盆什么没有呢?哪怕是条理。不可思议的条理。

  内容简介

  立春,抄一页小楷《入菩萨行论》;芒种,冲一碗二十年的茶饼;夏至,深夜在胡同里拍电影;立秋,回忆那年成都的菊花香味;处暑,听老先生弹奏古琴曲《忆故人》;白露,跟随虞山吴派余老师学琴;大雪,闭户读日本古典文学《徒然草》;至若清明扫墓,立夏观雨,寒露听风,霜降看琴……生活中的这些柴米油盐、风花雪月,构成了读书、写作两大主题的底色,它们更接近“不经意”的本来意思。恰如作者所言:“过日子,流水一样,一泻千里,得失成败都是不经意。”读书、品茶、写字、弹琴,跨出“界”,跨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不经意间的动人时刻;在嘈杂浮躁的现代社会里,保持一份冲淡随和的心境,无所住而生其心。

  作者简介

  杨葵,1968年出生。长期从事文字编辑工作,业余写作。作品有《坐久落花多》《百家姓》《过得去》等。

  媒体评论

  有人觉得他是闲人,离世已远。看了他的书,知道他什么都看在眼里,只不过含而不堕。——柴静

  说他是出版人,美食界的不干,说他是作家,编剧界不同意,说他是书法家,文玩界又不乐意。总之吧,杨老师平日里不停跨界,电视策划、家电修理、金石篆刻、网球气功、陶艺造型、星座分析、文物收藏、心理疏导……没有他不会的,后来大家就把他归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杨葵老师是“跨界界”的。——陈晓卿

  杨葵在平和的文字中,透出机智、幽默和锋芒,与老舍、梁实秋、孙犁一脉相承。——彭伦

  表面看云野逍遥,实际上精进不辍。以退为进,他不断圆融个体和时代的关系;因空见好,他在自己身上真正发现了意义。杨葵是一个自由人。——智族GQ

  自序

  这是我的第七本文集,与前几本比,明显差异之一,是文章篇幅长短不一,看似更随意。这是因为,从 《坐久落花多》之后我就不写专栏了。专栏的好处是,因为篇幅大致统一,显得整齐;坏处是专栏气息重,常有凑字数的段落。这一本里的文章,都是真想写的,不再考虑报刊发表,想写多少写多少,自由了。

  差异之二是更跨界,跨到书法,跨到绘画。我一直被人诟病爱好多,不专注,为遮羞,就美其名曰“跨界”。去年《智族GQ》杂志把我评为“年度人物”,别的年度人物都有专业,导演、运动员、企业家什么的,到我这儿找不到一个词,后来囫囵安了个“生活家”。也好,反正我觉得,什么不是生活呢?有什么比过日子更重要呢?

  过日子,流水一样,一泻千里,得失成败都是不经意。不经意地读书,有些不经意间生发的感想,就写下来,就有了这本书,所以名为“不经意”。

  《去扬州,读欧阳修》一篇曾收入《坐久落花多》,因其与写柳宗元一篇是姊妹篇,所以再次收录,并放在头条,多少有点相承相续的感觉。其余文字从未曾结辑。

  上辑是些读书笔记、艺术笔记,既有分享佳作之意,也表达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索。下辑柴米油盐,或者说成风花雪月,它们有点像读书、写作这俩主题的底色,更接近“不经意”的本来意思。

  要说明的是,下辑的篇名都冠以节气之名,起先是因为,其中不少篇目,确实是在那一节气当天所写。但也并非如此严格。过日子就是这样吧,有一搭没一搭的,看似有条有理,仔细看又漏洞百出,可是再仔细瞧瞧,锅碗瓢盆什么没有呢?哪怕是条理。

  不可思议的条理。

                           杨葵

                           丁酉寒露,北京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7 15:43 , Processed in 1.308698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