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贵州茅台镇发现最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25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一次,让贵州赤水河畔的茅台镇名扬海内外的,并不是因为白酒,而是一群1.9亿年前的恐龙脚丫印子。8月10日,由中美德三国专家组成的足迹考察队通过国际知名地学期刊《Geoscience Frontier》(地学前缘)对外宣布,他们在茅台镇发现了迄今中国最大规模的侏罗纪早期蜥脚类恐龙足迹群,这一情况在世界上极为罕见,对研究中国侏罗纪早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这一发现纯属偶然。

2013年,茅台镇的一家酒厂准备扩建厂房,发现后侧边坡地带的岩层不够牢固,于是进行清理。经过打扫,一片坚硬的岩壁暴露了,上面有深浅不一的印痕,足足有250个。但是,在当时,这块怪石并还没有引起大家的过多注意。

岩壁恐龙足迹群,可以看到并行有规律的足迹从地面一直延绵到山顶(摄影/邢立达)

31岁的郭松波是这家酒厂的员工,上班过程中常常经过那片岩壁。2017年7月23日,郭松波像往常一样用手机刷着新闻,当看见相邻的习水县内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的消息,郭松波一下子眼睛放光。“新闻上的恐龙足迹貌似有点眼熟,好像在哪里见到过……”郭松波突然联想到厂房后山那两百多个坑坑洼洼,他怀疑那批印痕与恐龙有关联。

好奇心驱使下,第二天,郭松波透过社交网络四处联系,终于找到当时在习水县调研恐龙足迹化石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并通过微信把岩壁照片发给了邢立达副教授。

随后,邢立达带领研究人员来到了茅台镇,通过岩石、地层结构分析和脚印对比,邢立达初步认为,这是恐龙足迹化石。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邢立达说,这次意外收获让他十分激动,他随即把足迹化石印痕临摹、照相后,将相关数据带回北京进一步研究。通过对足迹的扫描、测量,结合形态学行走轨迹、抓痕等要素分析,对比地质图得到了更为准确的数据,邢立达确定这是侏罗纪早期蜥脚类恐龙足迹群。

酒厂里的蜥脚类恐龙足迹,这是一对典型的前后足迹(摄影/邢立达)

11月份,邢立达带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教授等人来到茅台镇,再次实地探访恐龙足迹遗址,将足迹倒成模型,存档研究。

邢立达介绍,茅台镇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最大的长约40厘米、宽约30厘米,脚趾处深约5—6厘米。现场恐龙足迹至少250个,其中97个组成可辨认的行迹,其余153个没有明显的行迹,足迹点所在的地层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距今约1.8至1.9亿年前。通过对足迹脉络的分析,这一恐龙足迹群为一群蜥脚类恐龙在不同时期留下,利用电脑CG等技术还原,目前初步确定至少有14只恐龙曾在里“散步”。



酒厂龙群复原图,包括了群体活动的蜥脚类恐龙和单独掠食的兽脚类恐龙(绘图/张宗达)

蜥脚类游泳复原图(绘图/张宗达)

“在考察途中,我很偶然地发现了此地唯一一个三趾型足迹,”原自贡市恐龙博物馆馆长彭光照回忆说,“这种三趾型足迹是肉食性兽脚类恐龙所留,与常见的鸡爪印类似,但是要大得多,长约20厘米,估计留下足迹的恐龙长度约2.5米。”

至于为何会在茅台镇发现恐龙足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汤冬杰副教授表示,他们对恐龙足迹点岩石层面上独特的微生物席构造进行研究,这些微生物席构造表明,茅台镇化石点很可能处于半干旱的状态,这对生物的多样性不利。在这种环境中,区域内可能存在重要的水源地,才能吸引恐龙来到此地,并在湿软的地面留下足迹。

作为恐龙重要分支,蜥脚类恐龙有100多个种类,属于食草类恐龙,其遗迹在世界各大洲都被发现过,它们具有较小的头部、较长的颈部和尾巴以及粗壮的四肢,身长最大超过了30米,是目前陆地上出现过的体型最大的动物,包括雷龙、腕龙、梁龙等。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教授实地考察恐龙足迹遗址(摄影/郭松波)

“这是国内最大的早期侏罗世蜥脚类足迹群,也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同时,蜥脚类游泳的痕迹可以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邢立达表示,侏罗纪早期的恐龙足迹尤其难得,而国内的侏罗纪早期蜥脚类足迹只有4处,分别是四川古蔺、自贡富顺,重庆大足和贵州毕节。但是,这些足迹点都不理想,存在交通不便、风化严重、数量稀少或保护难度大等问题,而茅台镇这片岩壁足迹保存非常好,数量多,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目前,考察队的专家正在与当地酒厂以及当地国土部门沟通,将制定保护方略,让这片罕见的足迹群得到更妥善的保护,并发挥更大的科学与科普价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 23:31 , Processed in 0.728212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