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被遗忘的古代名将盛庸:曾数次击败明代最能打的帝王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49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历史上拥有着辉煌灿烂的军事文明,中华大地上古往今来的各种战争也催生了灿若星河的军事天才。这些天才将领中有一些得以名垂青史光耀万丈,而另一些则默默无闻隐于史册。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位军事天才盛庸。




靖难之役

明太祖在位期间,盛庸担任都指挥。建文帝即位以后大力削藩,太祖四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南进意图称帝。盛庸以参将身份先后在耿炳文、李景隆手下讨伐燕王。朱棣起兵之后一路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又打败了备受看好的李景隆,李景隆率部逃走。朱棣率领燕军全力追击,盛庸与山东参政铁铉全力固守济南城,这位铁铉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忠臣。双方的斗争其间,明军甚至使用写有太祖名号的铁牌挂在城墙上,使燕军进攻不得。燕兵围攻济南三月不下。盛庸、铁铉等发动夜袭,燕兵大败,济南之围于是得以解脱,盛庸等乘胜收复了德州。因为此战大挫燕军士气,盛庸被封为“历城侯”,食禄一千石,不久又被命为平燕将军,任总兵官。铁铉也晋升兵部尚书、参赞军务。




铁铉雕像

当时吴杰、平安防守定州,盛庸驻扎德州,徐凯屯于沧州,彼此结成犄角之势。公元1400年冬,燕军进攻沧州,徐凯等被生擒。盛庸于是率军驻扎东昌进行拦击。燕军直逼盛明军左翼,结果盛庸所部军阵严谨,不为所动。燕军改而冲向明军中坚,盛庸以重兵包围朱棣。眼看着朱棣被围就要被明军擒拿,燕将朱能率部来救,朱棣于是得以脱险。但燕军此战死伤颇多,朱棣喜爱的战将张玉也死于阵中。次日,燕军与明军再次交手,燕军又战败,退至馆陶。盛庸命令吴杰、平安所部从真定拦截燕军归路。燕军备受打击,直至次年正月,燕军击败明军才得以返回。

建文三年三月,燕兵又南出保定。盛庸率军力战,燕军大将谭渊、明军庄得等都战死。接下来的战斗双方互有胜负。两军疲敝之际,忽然风尘大起,燕兵乘机喊杀起来,盛庸所部大败,逃回德州。不久燕将李远在沛县焚毁运粮船只,盛庸军于是缺乏粮饷,战力和士气均走向颓势。建文四年,明军在灵璧战败,平安等被生擒。盛庸独军难支,退守长江。燕兵渡过淮水,发动进攻,盛庸所部已经难以招架,接连在扬州等地遭遇失败后军队溃散。




称帝后的朱棣

朱棣获胜后接受了盛庸的投降,并命他镇守淮安。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盛庸退休。但不久因为千户王钦、都御史陈瑛等人弹劾盛庸,盛庸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

盛庸在“靖难之役”期间忠心耿耿追随建文帝,曾在靖难之役多次痛击朱棣。大家知道,永乐大帝朱棣后来南征北战,平西南,征蒙古,战功赫赫。而盛庸能够数次挫败朱棣,可见其军事才能之高超。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5 23:06 , Processed in 3.284525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