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亦农 省委党史研究室 提供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罗亦农就义前留下的感人肺腑的诗篇。 1902年5月18日,罗亦农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一个富绅家庭,他师从当地的开明秀才郭月钦先生,在民主、改革、救国等思想的浸润下,年轻的罗亦农立志为振兴中华、拯救民族而奋斗。 “五四”运动爆发后,在爱国主义思想的驱使下,结婚不到4个月的罗亦农在一个黎明前的黑夜里,拿着雨伞,悄悄地离开封建家庭,奔向心中的自由之地。罗亦农先是来到上海一所中学读书。1920年春,经陈独秀介绍,他到商务印书馆当校对。在那里,他阅读了《新青年》《劳动界》等进步刊物,并于1920年8月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他和任弼时、刘少奇、肖劲光等人一同成为第一批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学生。 1921年冬,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罗亦农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推选为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并成为刘少奇的入党介绍人。1925年3月,在莫斯科学习四年的罗亦农按党组织要求回国,任中共广东临时委员会成员,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参与组织和领导省港大罢工。同年10月,调北京任我党第一所党校——中共北方区委党校校长,12月起调任中共上海区(即江浙区)执委会书记,后兼任上海区执委会军事特别委员会书记和农民运动委员会主任。 到上海后,他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采取坚决进攻的策略和组织罢工斗争进而准备武装起义的总方针。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罗亦农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在上海组织领导了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取得了第三次起义的胜利,占领上海,成立了上海市民政府。周恩来称赞他“是上海暴动的创造者”。 此后,罗亦农奉命调离上海,到武汉参加党的五大,并当选中央委员。1927年5月至9月,他先后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在党的八七会议上,罗亦农和大多数同志一起,坚决反对党内对于国民党右派的右倾错误政策,主张用革命的、武装的手段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会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不久又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是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筹备召开党的六大,罗亦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冒着极大危险,到湖南、湖北等地了解情况,在上海听取各地同志汇报情况,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党制定全国革命斗争方针作准备。正当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即将赴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之际,1928年4月15日,因叛徒出卖,刚刚约见完邓小平(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罗亦农,在上海英租界被捕。 面对敌人的审讯,罗亦农除了告诉他们自己公开的姓名和身份外,一句话也未多讲。1928年4月21日,罗亦农在上海龙华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2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