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确实没有哪部电影,比《小猪佩奇过大年》更加神奇了。 宣传片《啥是佩奇》刷爆朋友圈,豆瓣7.6分,将近三万人评价。 同一位中国导演,正片豆瓣4.2分,可以的。 另外,这部电影还有四位英国导演。是的,一部81分钟的电影,五个导演,六个编剧,非常劳师动众了。 根据票房数据显示,本片票房也呈现出了一个绝对完美的断崖跳水曲线,不仅首日票房占了总票房的一半多,且次日跌幅巨大,超过了60%。 在过去的这几年里,尤其是春节档,我们已经见证了不少奇迹,但主要还是票房逆袭的奇迹。《小猪佩奇》,则为我们制造了一个新的奇观。 不仅广告拍得比正片好,而且既不叫好,又不叫座;让小朋友焦虑,让爸爸妈妈痛苦。 不过,已婚未孕人士看这部电影可能会有新的收获。比如,像张女士一样喜提宝宝。 活这么大,头回见到这样的宣传,也是长见识。 这个片子,目前最大的槽点在于,这并不是一部动画电影,而是一部真人与动画结合的电影。 甚至可以说,这部全长81分钟的《小猪佩奇过大年》,其实也就是几集5分钟的电视动画,再加上一些基本没什么剧情的真人演出,仿佛承担着晚会主持人串词、以及节目中间插播广告的功能。 (确实如此,每当出现真人,小朋友们就开始哭闹“我不要看广告”!!) 当然,我们绝对不说片方是故意隐瞒哦!但是,如果你不是像我一样热心关注中国院线片、并且看过每一部院线片的预告片的话…… 尤其是,在影片上映之前,没有看过《小猪佩奇过大年》预告片的你,可能也很难知道,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动画电影。 我们不能忽略以下事实。比如说,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海报里,也基本没有真人出现。 以及,在豆瓣电影剧照页,一眼望过去,也都是小猪佩奇的动画,真人剧照则基本都静静地躺在第二页。 虽然你确实在演员表里,看到了朱亚文、刘芸、归亚蕾等人;但是,时至今日,我身边的不少朋友们还傻乎乎地以为,这些人是来给小猪佩奇配音呢。 哈哈!那你就错了! 人家可是主演! 真正可怕的是,在《小猪佩奇过大年》里,真人和动画是完全断裂、无法衔接的,而且还拍得相当敷衍。 我们首先来负责任地为大家捋一下《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剧情。 真人部分基本就是个情景剧水平的故事,场景除了他们家就是他们家院子,还有一个堆满小猪佩奇周边的假超市,省钱省得没谱了。 剧情就更厉害了,讲的是大年三十那天,一家八个人过年,早上闲聊、下午大采购、晚上吃年饭,还疯狂跳广场舞。 好吧,这么简单的故事,说是情景剧水平,感觉辱情景剧了。 之前经常说很多国产剧节奏慢、爱注水,一拍就拍个六七八十集。看完《小猪佩奇过大年》,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 这才是灌水之王啊! 导演的绝招首先是尬歌尬舞,一言不合就要唱要跳。爷爷奶奶进门要唱歌跳舞,剪纸要唱歌跳舞,做饭要唱歌跳舞;出门买个东西,店员还要唱歌跳舞。 那么,请问这到底是小猪佩奇大电影,还是广场舞教学指南? 尤其是,为了强行营造过年的气氛,这些人跳舞的时候都在强行尬笑,皮笑肉不笑,说实话看得挺渗人。 这个配色,基本就是国产可怕片啊!! 歌好不好听,我们不评价了,我重点说一下导演单曲循环的功力。 比如,中间有一首“当我剪起窗花,就想起了我的奶奶”。她奶奶一边唱,就一边不停地想她的奶奶,然后就开始想奶奶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 这首歌,居然唱了足足有三四遍!! 就跟小朋友的噩梦“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一样,可以无限循环地唱下去,这是一首∞ 歌!!! 比注水更尴尬的是,还开了不少特别刻板印象的玩笑。 归亚蕾在片中扮演的是南方丈母娘,而方青卓扮演的是北方婆婆,于是,大部分(完全不好笑的)玩笑,就围绕着南北差异和亲家之间的明争暗斗展开。 什么北方大婶一定要穿大花大绿、毫无审美,让南方阿姨神情尴尬;做饭的时候,北方人莽莽撞撞、热爱一锅炖,给南方人的精致厨房搞破坏。 9102年了,还开这种北方人流泪南方人憔悴的玩笑,用张全蛋的话说,我觉得真的很low哦。 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转头吃上年夜饭,大家又立刻亲亲热热、和和美美、热泪盈眶。 ??? 这变脸水平,失敬失敬。 看的时候,心中甚至有一丝庆幸:幸好小朋友们都不爱看这些,全部当广告哭过去了。不然,这么胡乱灌输南北差异,实在太教坏小孩子了。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动画部分。 为什么说真人部分和动画是完全脱节的呢?因为,这个真人到动画的过渡尴尬到,在我印象中,小学联欢晚会的串词都没这么生硬。 比如说,真人剧情是小朋友剪了个恐龙窗花,动画接着讲了一个长颈鹿杰拉德的故事。 小朋友逼问爸妈的恋爱史,动画就讲了一个小猪佩奇过暑假的故事。 还有什么小朋友一哭闹,就衔接了一个熊猫双胞胎的故事。 …… 恐龙是怎么联想到长颈鹿的?父母爱情又是怎么联想到小猪佩奇坐飞机过暑假的??? 广告:我都没有这么硬! 更硬的是,动画部分本身每个故事也是独立的,就像看了好几集电视动画一样。 差不多也是5分钟一集,分别讲了小猪佩奇玩泥巴、六一儿童节、过暑假看朋友、长颈鹿杰拉德、熊猫双胞胎的故事…… 聪明的小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其实和春节都没什么关系。 到了最后一集动画,哇,终于点题了,幼儿园的小猪佩奇和朋友们也开始过春节了。 然而,这个时候,却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不愧是四个英国导演拍出来的,小猪佩奇果然也是英国友人啊。 毕竟,中国小朋友过春节的时候,幼儿园放寒假了;然而,佩奇却在幼儿园学习“年是什么,春节是什么”,在老师的指导下舞狮子、点灯笼,还在隔壁山头放烟花。 而我刚刚收到了短信提示,“新春愉快,五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 之前也看到很多评价都说这部电影,甚至动画部分,都“太低龄了,不建议三岁以上儿童观看”。 确实如此,其实《小猪佩奇》的定位就是一部“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也就是说,让学龄前儿童学习知识、体验生活。这种低幼向的定位当然无可厚非。 但是,《小猪佩奇过大年》的宣传定位却是一部“兼顾小孩和大人喜好的合家欢动画”。 它是怎么做的呢?动画依然低幼,而真人部分甚至连低幼都算不上。 更像是弱智好吗? 真人和动画结合并不是一部电影的原罪,前几年麦兜和真人演员结合的香港电影《春田花花同学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春田花花同学会》里,动画象征着美好单纯的童年;真人出演的则是长大成人、面对无奈社会的同学。这种隐喻未必有多高明,但至少是有意义的。 四十多个港星出演,确实也还是拿出了诚意吧。 但《小猪佩奇过大年》甚至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主线,只是几集电视动画,用一种最为生硬的方式,被衔接在了一起。 只能恭喜我国的小朋友们,大过年的,千里迢迢跑来电影院看电视了。大银幕放映效果不错,但是广告还是多了点哦。 对于影片导演张大鹏的业务水平,我们也并没有任何怀疑。《啥是佩奇》的成功已经足以证明这一点了。 作为一个宣传短片,在短短的五分多钟内,既有剧情的反转,又能形成情感共鸣。既幽默,又煽情。很巧妙地让小猪佩奇,从一个动画形象,变成一种文化和情感的符号。 但是,同样一个导演,这就是他的选择。拍出7.6分的宣传片《啥是佩奇》,再拍出4.2分的正片《小猪佩奇过大年》。这种反转,比《啥是佩奇》中的硬核佩奇还要戏剧性十倍。 真相就是如此残酷。《小猪佩奇》这个英国IP和过年没什么关系。《小猪佩奇过大年》里的动画和真人表演没什么关系。《啥是佩奇》这个广告片和《小猪佩奇过大年》也没什么关系。 无论你想要从这部电影里得到什么,《小猪佩奇过大年》都不会满足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