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历史上的真实刀客,军阀名将、武林侠客与民间帮派的混搭 [打印本页]

作者: jacky216    时间: 2017-6-21 09:44
标题: 历史上的真实刀客,军阀名将、武林侠客与民间帮派的混搭
刀客,是关中地区的一种特殊社会产物,没有固定的组织雨纲领,通常是以某个有威望的个人为核心,结成团伙,习拳练刀,劫富济贫。

2017年06月20日


       不过与通常印象中口喊秦腔、背携钢刀、武艺高强的形象不同,那些不过是经过民间的不断渲染、构建、想象和艺术加工,逐步形成的某种固定记忆。

       现实中的刀客,发轫于乾、嘉年间,成熟于道、咸之际,而盛于同治回乱、清末“民变”风潮与辛亥革命之中,也被称作“刀匪”。这段时期,原有社会秩序严重失控,统治结构与等级阶层不断分化,灾疫频发,流民大批出现,甚于以往,成为社会之痼疾,刀客之滥也正由于此。

2017年06月20日


        应该说,刀客的来源比较复杂,失业者、亡命之徒、乞丐、地方零散兵弁等,总之是在正式社会结构和等级划分之外的社会存在。刀客成员集聚逐步形成刀客会,其支派与哥老会、袍哥会、天地会类似,因地区差异且无统一组织,但有各种名称,名目繁多,算是半公开的秘密会社。刀客会成员大多投师拜友、学拳术、练击技,携利刃游行于同辈之间,义气交往,彼此间侠义相助。刀客会有一个类似于首领的人物,颇具匪气,一般都称之为“某某哥”、刀首或其他有地方特色的绰号。大荔县李牛儿(满盈)、朝邑刀首甲午儿、兴平县刘三、富平县王寮镇刀客段学义(四煽狼)、杨鹤龄(白煽狗)、段三多(草上飞)、柳红(红老九)、宫里石象坤(仄楞子)、严锡龙(野狸子),这些刀客的绰号,具有强烈的地方文化特色。

2017年06月20日
李虎臣

2017年06月20日
宋哲元
2017年06月20日
杨虎城

      1915年,渭北刀客中最著名的李虎臣与续西峰、胡景翼、岳维峻、杨虎臣、宋哲元、樊中秀、孙殿英等十余人在华山结盟。没错,这就是后来我们在历史课本中经常看到的那几个名字,其中包括二虎守长安、西安事变的李虎臣和杨虎城,冯玉祥西北军大将七七事变时的华北司令长官宋哲元、以及东陵大盗孙殿英,按照时髦的说法,他们都曾经穿越在武侠的世界里。

       如果说关中刀客中最出名的是谁?那一定属于本名麻振武的麻老九。宣统年间,渭南地主武善人家招雇长工,麻老九前去应聘。武善人问工价几何,麻老九要一年八石高粱,但必须先给工钱。武善人觉得合算,于是支付。谁知麻老九如法炮制,连续应聘了八九家大地主。不几日,麻老九召集雇他的“东家”们到某地议事。待人到齐,麻老九掏出二十响手枪,对大伙儿说:“这是你们给我的工钱买的,我要造反起义了,感谢各位资助。”地主们唬得目瞪口呆,麻老九却从此拉杆子占山头,成为方圆闻名的悍匪,纵横十余年,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并以三不拿广为人知:碾子不拿、磨子不拿琴、尿罐子不拿。

2017年06月20日


       细究起来,刀客游离于传统社会格局之外,处于社会结构中的边缘,是参与晚清民变及辛亥革命诸多会党和地下势力的一小枝。着眼于全国,这一群体有些“不足道”,但却在近代西北舞台上扮演了微妙纠葛的角色,是地方社会变迁的一个侧影。
作者: cool8855    时间: 2017-6-21 09:48
军阀名将、武林侠客与民间帮派的混搭




欢迎光临 (https://imap.zazww.com/~zazww/)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