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最“贱”的超级英雄上线! 死侍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比嘴贱、嘴损、嘴臭,他一定天下无敌。
但他当真“老少咸宜”吗? 《死侍2:我爱我家》后半段的动作戏设计、剪辑配乐都水准在线,是很值得学习的工业水平;至于前半段死侍特别嘴贱的文戏部分,则会在粉丝/非粉丝之间出现非常极端的不同情况。
对于非漫威粉来说,前半段可能不太友好。 第一,电影@的人和梗太多,“知识点”太多,会让路人一脸懵圈。 系列电影和“版权植入”式影片的最大乐趣之一就是寻找“隐藏彩蛋”,比如《头号玩家》的最大乐趣,就是寻找片子里究竟有多少彩蛋;《无敌破坏王2》也是迪士尼大型“炫耀”“我有版权”现场,从尼克狐到大白再到一系列公主,彩蛋加持效果明显。 戏里的隐藏彩蛋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加持型”,另一种是“致命型”。
所谓“加持型”就是不影响情节,能看懂的会更有乐趣,看不懂的也不影响理解剧情。比如《头号玩家》,就算你对所有动漫元素都一无所知,也不妨碍你看懂斯皮尔伯格这部写给美国流行文化的编年史情书。 而“致命型”比较不同,前半段死侍一直在打嘴炮,不了解他吐槽的人是谁、有什么基情史和烂梗,大段内容就会显得非常晦涩。
第二,语言切换中的笑点折损。 众所周知语言类段子的笑点,是一件很难翻译的事情。 东北话说出来好笑的内容,用塑料普通话来念就不一定好笑,更何况跨越语言看字幕。 翻译再专业,笑点也很难被硬“翻”过来。
表情类、动作类的笑点就比较没有这样的烦恼,看卓别林或者憨豆的喜剧,其中不依赖语言表达的部分,也就不会因为语言的隔阂障碍而受损。 《死侍2》后半段的动作类笑点很多,大家都能get到;而前半段段子手死侍的大型吐槽现场,很容易在语言模式的切换里变味。
第三,观影门槛,类别壁垒。 隔壁《大黄蜂》和《死侍2:我爱我家》恰好构成了一组很有意思的对比,《大黄蜂》对非变形金刚系列粉丝相当友好,没有“前情提要式”的观影门槛:没看过变形金刚不影响你看这部电影;把主角变成了女孩子之后,还更容易获得女粉丝的青睐,大黄蜂的萌萌哒属性、也同样是圈粉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