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给创业者自救机会,失信黑名单执行可以更善意 [打印本页]

作者: buzhy    时间: 2019-4-25 16:05
标题: 给创业者自救机会,失信黑名单执行可以更善意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据新京报报道,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研究处理对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时,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沈志强谈到了年轻人创业失败后上了“失信黑名单”的问题。
沈志强指出,很多年轻人都参与“双创”,一旦因创业失败而进入“失信黑名单”就无法自救。他因此建议,要考虑能否帮助这些创业失败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其放开高铁、飞机两项出行限制,以便“让他出去找资源进行自救”。
法院的失信人名单,被俗称为“老赖”,是指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而不执行的、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情况下建立的名单。随着失信黑名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能搭乘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等措施的推出,以及地方不断加大对于失信黑名单的曝光力度,这使得黑名单对失信人更具有震慑力。
在信用时代,“守信”绝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道德评价,同时也事关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国家信用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2019年3月失信治理月度分析报告》显示,失信主体开始积极主动进行信用修复。这也显示“黑名单”的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破解了执行难。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的是,商场如战场,借贷周转的交易行为在所难免,而想要创新,必然意味着更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和更大的失败可能;在万众创业创新的背景下,对于那些处于风险程度最高的创业一线、资源并不算丰富的年轻创业者来说,尽管他们未必有主观恶意,但依然很容易就陷入了失信的旋涡中。这个时候,进入失信黑名单、出行受到限制,这只会进一步雪上加霜,使得他们难以探寻自救的机会,导致恶性循环。
当然,我们相信这位人大代表的提议,并不是要给予“老赖”们以“法外开恩”的机会,更不是留枉法余地,但无私严明执法,也应有同情善意。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并非森严壁垒,根据实际情况的一定程度上的谨慎筛选、自由裁量,也是给予那些并没有主观恶意的失败创业者们更多一点希望,帮助他们尽快消除其信用污点。
事实上,这样的谨慎筛选和有条件的“自由裁量”,并非没有可能性。其实,现在许多智慧城市建设,已经给法院执行带来了更多解决方案。
在信息化数字化所涉及的生活领域无远弗届的当下,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执行领域的广泛应用是智慧执行的必然之途。一方面,这些手段能够进一步帮助法院破解执行难问题,但与此同时往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只要有相应的规则和限定,人工智能技术完全能够通过大数据运算,获得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精准判断,帮助法院去进一步筛选那些有“自救”可能性和愿望的年轻人,从而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法治的理性和善意,总是体现在执法过程中,善心执法不仅仅能够传递良法理性,更能够促进社会的正向循环。在科技进步帮助破题执行难的同时,不妨也让科技给执法善意以更多选择空间。
□沸雪(媒体人)
编辑 何睿 校对 范锦






欢迎光临 (https://imap.zazww.com/~zazww/zasqtest/2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