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分裂的自我》(全本)作者:R.D.莱恩【TX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5 09: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3个部分。
第1部分(本书的前3章)对精神病问题作了宏观的生存论——现象学讨论。第1、2章相当于全书导论。在第1章“人学的生存论——现象学基础”中,作者指出生存现象学试图刻画人对周围世界及自身之经验的性质,如果不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疯狂言行的生存性关系,就无**解这些言行本身。在第2章“从生存论——现象学理解精神病”中,作者指出,流行的精神病学行话的一个特征是认为精神病是患者在调整过程中的社会性和生物性失败,是一种强烈的不适,其根本原因在于脱离现实,缺乏内省。在第3章“存在性不安”中,莱恩深入探讨了不幸的生存论原因:存在性不安。
在生存论——现象学的一般背景上,第2部分(第4—8章)进入深层心理分析。探讨“精神分裂性”个体的心身关系。在第4章“身体化的自我和非身体化的自我”中,作者首先用最通常的术语,对身体化的自我和非身体化的自我进行了对照研究。在第5章“精神分裂性状态中的内自我”中,作者指出,在所描述的精神分裂性状态中,自我与身体之间存在一种持续的分裂。第6章是“假自我系统”,在这一章中作者指出,假自我系统的职责是建立与世界的直接联系。在第7章“自我意识”中,作者指出,自我意识按通常的用法,有两种含义:其一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其二是从他人的角度对作为客体之自己的意识。在第8章中,作者以具体案例为第2部分做出总结。

序言: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话也许能改为:所有幸运的人都是相同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各不相同的不幸,自然不易得到理解和同情。
    也许正因为如此,不幸者才显得不幸,或者说,不幸者之所以不幸并不在于不幸本身,而在于这不幸没有幸运地得到理解和同情。生存论哲学(即存在主义)兴起之后,这种情况有了改变的可能。
    与人类传统的认识相反,生存论哲学认为世界并无本质,如果有的话也只能是虚无、荒诞或永恒的神秘。对于主要以自我意识和理性为特征的人类来说,生存本身就是普遍的、绝对的不幸,生活就是不幸。
    以这种认识为背景,生活中不同个体各不相同的不幸,就不那么绝对了,而是相对的、可理解或同情的不幸。也许正因为如此,生存论哲学将“理解万岁”
    写上自己的旗帜,诚如萨特所言:生存论是一种人道主义。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实质上是一位生存论哲学家。他认为,这个世界的“恶”不仅存在于人们内部,也存在于人们外部,精神分析治愈患者的不幸,不过是将其引入生活的普遍的不幸。弗洛伊德在其后期工作中相当成熟地运用这一思想,潜在地完成了生存论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综合。据《反抗**》作者E贝克尔的意见,早在19世A纪40年代,生存论大师克尔凯郭尔通过不同的途径也达到了同样的结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0-4 22:24 , Processed in 0.10104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